2014夏天,在慕尼黑Gartnerplatz舉辦的Open-air音樂會 |
這陣子重新當鄉民,在批踢踢上看到有些人詢問在德國或歐洲工作的合理薪資。因為有些推文的資訊實在跟我親身經歷大不同,忍不住就雞婆回了長篇大論,也就順手整理一下貼到自己空虛的部落格來。
在台灣不加班就是不愛公司,加班被當成理所當然,請假還要看老闆臉色,在歐洲上班的好處就是真的很人性。這邊的心態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,要有生活品質,所以加班是特殊情況。
許多人希望有海外生活或工作的機會,也會好奇歐美的薪資水準如何。在此分享我旅歐近五年、投過無數封履歷、曾經招聘過員工、身邊許多高薪朋友的經驗,讓大家對歐洲工作的薪資有合理的期待。
首先,歐洲的薪水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高,尤其扣掉所得稅、健康保險、社會保險後的net income更低。全歐洲薪水最高的國家,據我所知是瑞士,稅後收入大概有七成,不過瑞士同樣也是個物價貴到靠北的地方,所以在瑞士工作也沒佔到多少便宜。
以下是我實際知道的「稅前」薪資,通常跟市場同職位行情相仿
- 英國(非倫敦),辦公室行政/客服職,年薪22K GBP
- 西班牙,客服,年薪約25K EUR
- 義大利,菜鳥業務,年薪 30K EUR
- 德國,碩士新鮮人,年薪 30-40K EUR
- 波蘭,新鮮人,行銷部行政支援,年薪約<20K EUR
- 德國,資深業務,年薪45-50K EUR
- 法國(巴黎),資深業務,年薪50-55K EUR
- 西班牙,有經驗名校碩士,中階經理級,年薪約60K
- 義大利,有經驗名校碩士,時尚品牌經理,年薪約60K EUR
- 德國,有經驗名校碩士,電商專案經理,年薪約70K EUR
所以除了高薪區瑞士、北歐,低薪區東南歐,昂貴城市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之外,大致的合理稅前薪資為下 (產業和個人學經歷都會影響)
- 行政職 20-35K EUR
- 碩士新鮮人 30-40K EUR
- 資深員工 35-50K EUR
- 初階經理 40-60K EUR
- 中階經理 50-70K EUR
- 資深經理 60-90K EUR
- 初階管理階級 70-100K EUR
- 再上去就看個人造化,不能一言以蔽之
一些特例的高薪產業像是投資銀行、企業金融、管理顧問業等,因為進入門檻都很高,公司也付很高的薪水以招攬人才。對高薪產業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以下文章,其中提到的薪水(USD)滿正確的
http://www.phdcareerguide.com/consulting.html
除了薪水和稅後所得,還要把居住的國家和城市納入考量。倫敦、巴黎、阿姆斯特丹和整個瑞士都很貴很貴很貴,光是房租可能就是其他地方的雙倍。德國是社會主義國家,相對來說比較便宜,但慕尼黑和法蘭克福這種天龍城市,市區內房租每月至少也要一千歐。
但在慕尼黑其他吃喝玩樂的價格並不比台北貴,超市內食材反而可能更便宜,加上生活愜意,沒有什麼污染,整體來說是真的很舒服的。
總而言之,歐洲稅後薪水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。但工作環境、社會福利和生活環境確實是不錯。如果是為了賺錢,歐洲真的不是首選,在台灣反而消費能力比較高。
我自己比較傾向於用「到底需要多少錢」來看:
以我個人為例,的確在台灣可以拿到相仿或更高的薪水
但是每年只有10-20天年假,每天平均工時10小時以上,城市生活品質不佳。
要親近大自然只能假日跟無數台灣人(或大陸遊客)擠,
要看動物只能去動物園,生小孩推娃娃車根本險象環生。
回台灣跟朋友聚餐,每家餐廳都要一千以上,根本也是歐洲價格。
賺的錢永遠買不起房子,不想買房子又變成魯蛇一族。
雖然可支配所得差不多,但是卻永遠覺得不夠。
在慕尼黑房租是我最大的開銷。
每天工作8小時,偶爾加班或出差對台勞來說根本小意思。
年假30天,只要工作安排好,要請假老闆絕對沒有任何意見。
城市綠化完善,天氣好時就到河邊或公園散步野餐曬太陽,天鵝、鴛鴦、鴨子等動物就跟人一起在綠地行走。
車程兩小時可以到附近的山區湖區,夏天登山冬天滑雪。
跟朋友聚餐平均花費15-30歐,當然要更貴的高級餐廳也行。
住久了物欲真的變低,不再追求一定要買名牌,也不像在台灣時愛亂買東西(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年紀漸長......)。
雖然可支配所得差不多,但卻覺得很夠用,很安定。
延伸閱讀:為什麼不回台灣?
跟仙境一般的國王湖Obersee |
留言
張貼留言